2022-09-27JavaScript00

考点:函数柯里化

函数柯里化概念: 柯里化(Currying)是把接受多个参数的函数转变为接受一个单一参数的函数,并且返回接受余下的参数且返回结果的新函数的技术。

1)粗暴版

function add (a) {
	return function (b) {
		return function (c) {
		    return a + b + c;
		}
	}
}
console.log(add(1)(2)(3)); // 6

2)柯里化解决方案

  • 参数长度固定
const curry = (fn) =>
(judge = (...args) =>
    args.length === fn.length
    ? fn(...args)
    : (...arg) => judge(...args, ...arg));
const add = (a, b, c) => a + b + c;
const curryAdd = curry(add);
console.log(curryAdd(1)(2)(3)); // 6
console.log(curryAdd(1, 2)(3)); // 6
console.log(curryAdd(1)(2, 3)); // 6
2022-09-27JavaScript00

在 js 中经常会出现嵌套调用这种情况,如 a.b.c.d.e,但是这么写很容易抛出异常。你需要这么写 a && a.b && a.b.c && a.b.c.d && a.b.c.d.e,但是显得有些啰嗦与冗长了。特别是在 graphql 中,这种嵌套调用更是难以避免。 这时就需要一个 get 函数,使用 get(a, 'b.c.d.e') 简单清晰,并且容错性提高了很多。

1)代码实现

function get(source, path, defaultValue = undefined) {
  // a[3].b -> a.3.b -> [a,3,b]
 // path 中也可能是数组的路径,全部转化成 . 运算符并组成数组
  const paths = path.replace(/\[(\d+)\]/g, ".$1").split(".");
  let result = source;
  for (const p of paths) {
    // 注意 null 与 undefined 取属性会报错,所以使用 Object 包装一下。
    result = Object(result)[p];
    if (result == undefined) {
      return defaultValue;
    }
  }
  return result;
}
// 测试用例
console.log(get({ a: null }, "a.b.c", 3)); // output: 3
console.log(get({ a: undefined }, "a", 3)); // output: 3
console.log(get({ a: null }, "a", 3)); // output: 3
console.log(get({ a: [{ b: 1 }] }, "a[0].b", 3)); // output: 1

2)代码实现 不考虑数组的情况

const _get = (object, keys, val) => {
 return keys.split(/\./).reduce(
  (o, j)=>( (o || {})[j] ), 
  object
 ) || val
}
console.log(get({ a: null }, "a.b.c", 3)); // output: 3
console.log(get({ a: undefined }, "a", 3)); // output: 3
console.log(get({ a: null }, "a", 3)); // output: 3
console.log(get({ a: { b: 1 } }, "a.b", 3)); // output: 1
2022-09-27CSS00

1)伪类(pseudo-classes)

  • 其核⼼就是⽤来选择DOM树之外的信息,不能够被普通选择器选择的⽂档之外的元素,⽤来添加⼀些选择器的特殊效果。
  • ⽐如
  • 由于状态的变化是⾮静态的,所以元素达到⼀个特定状态时,它可能得到⼀个伪类的样式;当状态改变时,它⼜会失去这个样式。
  • 由此可以看出,它的功能和class有些类似,但它是基于⽂档之外的抽象,所以叫 伪类。

2)伪元素(Pseudo-elements)

  • DOM树没有定义的虚拟元素
  • 核⼼就是需要创建通常不存在于⽂档中的元素,
  • ⽐如::before ::after 它选择的是元素指定内容,表示选择元素内容的之前内容或之后内容。
  • 伪元素控制的内容和元素是没有差别的,但是它本身只是基于元素的抽象,并不存在于⽂档中,所以称为伪元素。⽤于将特殊的效果添加到某些选择器

2)伪类与伪元素的区别

  • 表示⽅法

    • CSS2 中伪类、伪元素都是以单冒号:表示,
    • CSS2.1 后规定伪类⽤单冒号表示,伪元素⽤双冒号::表示,
    • 浏览器同样接受 CSS2 时代已经存在的伪元素(, , �line, 等)的单冒号写法。
    • CSS2 之后所有新增的伪元素(如::selection),应该采⽤双冒号的写法。
    • CSS3中,伪类与伪元素在语法上也有所区别,伪元素修改为以::开头。浏览器对以:开头的伪元素也继续⽀持,但建议规范书写为::开头
  • 定义不同

    • 伪类即假的类,可以添加类来达到效果
    • 伪元素即假元素,需要通过添加元素才能达到效果
  • 总结:

    • 伪类和伪元素都是⽤来表示⽂档树以外的"元素"。
    • 伪类和伪元素分别⽤单冒号:和双冒号::来表示。
    • 伪类和伪元素的区别,关键点在于如果没有伪元素(或伪类),
    • 是否需要添加元素才能达到效果,如果是则是伪元素,反之则是伪类。

4)相同之处:

  • 伪类和伪元素都不出现在源⽂件和DOM树中。也就是说在html源⽂件中是看不到伪类和伪元素的。 不同之处:
  • 伪类其实就是基于普通DOM元素⽽产⽣的不同状态,他是DOM元素的某⼀特征。
  • 伪元素能够创建在DOM树中不存在的抽象对象,⽽且这些抽象对象是能够访问到的。
2022-09-27JavaScript00

1)什么是闭包

函数执行后返回结果是一个内部函数,并被外部变量所引用,如果内部函数持有被执行函数作用域的变量,即形成了闭包。

可以在内部函数访问到外部函数作用域。使用闭包,一可以读取函数中的变量,二可以将函数中的变量存储在内存中,保护变量不被污染。而正因闭包会把函数中的变量值存储在内存中,会对内存有消耗,所以不能滥用闭包,否则会影响网页性能,造成内存泄漏。当不需要使用闭包时,要及时释放内存,可将内层函数对象的变量赋值为null。

2)闭包原理

函数执行分成两个阶段(预编译阶段和执行阶段)。

  • 在预编译阶段,如果发现内部函数使用了外部函数的变量,则会在内存中创建一个“闭包”对象并保存对应变量值,如果已存在“闭包”,则只需要增加对应属性值即可。
  • 执行完后,函数执行上下文会被销毁,函数对“闭包”对象的引用也会被销毁,但其内部函数还持用该“闭包”的引用,所以内部函数可以继续使用“外部函数”中的变量

利用了函数作用域链的特性,一个函数内部定义的函数会将包含外部函数的活动对象添加到它的作用域链中,函数执行完毕,其执行作用域链销毁,但因内部函数的作用域链仍然在引用这个活动对象,所以其活动对象不会被销毁,直到内部函数被烧毁后才被销毁。

2022-09-27安全00

1)XSS:跨站脚本攻击

就是攻击者想尽一切办法将可以执行的代码注入到网页中。

存储型(server端):
  • 场景:见于带有用户保存数据的网站功能,如论坛发帖、商品评论、用户私信等。

  • 攻击步骤:

    • i)攻击者将恶意代码提交到目标网站的数据库中
    • ii)用户打开目标网站时,服务端将恶意代码从数据库中取出来,拼接在HTML中返回给浏览器
    • iii)用户浏览器在收到响应后解析执行,混在其中的恶意代码也同时被执行
    • iv)恶意代码窃取用户数据,并发送到指定攻击者的网站,或者冒充用户行为,调用目标网站的接口,执行恶意操作
反射型(Server端)

与存储型的区别在于,存储型的恶意代码存储在数据库中,反射型的恶意代码在URL上

  • 场景:通过 URL 传递参数的功能,如网站搜索、跳转等。

  • 攻击步骤:

    • i)攻击者构造出特殊的 URL,其中包含恶意代码。
    • ii)用户打开带有恶意代码的 URL 时,网站服务端将恶意代码从 URL 中取出,拼接在 HTML 中返回给浏览器。
    • iii)用户浏览器接收到响应后解析执行,混在其中的恶意代码也被执行。
    • iv)恶意代码窃取用户数据并发送到攻击者的网站,或者冒充用户的行为,调用目标网站接口执行攻击者指定的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