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b游戏
构筑品牌,成为人人信赖 社会尊重的企业
集团动态
“一带一路”国家林业官员探寻生态文明建设中国智慧
发布时间:2025-11-08 16:35:47  来源:ob游戏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讯(宋和 章乐孜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王军利)“这是我第四次来中国,但每次都有新的震撼。”来自斯里兰卡森林保护部的地区林业局副局长赫拉特·穆迪扬塞拉盖·阿努拉·班达拉曾在国家林草局的相关培训中多次学习中国林业管理经验,今年刚刚结束的中国之行让他对碳汇项目的落地机制有了更系统的认知。

  近日,2025年发展中国家林业碳汇项目开发与管理官员研修班在北京林业大学顺利举办。来自印度尼西亚、冈比亚、斯里兰卡、马来西亚、喀麦隆、刚果共和国等6个国家的24名林业官员来到中国,围绕林业碳汇政策、测量技术、市场机制与生态修复等议题展开系统学习与实地考察。

  来到湖北十堰、丹江口水库、武当山等地考察时,学员们亲眼见证了荒山变绿林、水源地保护与社区发展协同推进的生动实践。在丹江口水库区,他们看到了中国为保障“南水北调”水质而实施的严格生态管控;在武当山,他们体验了太极文化与生态旅游的深层次地融合;在十堰的乡村,橄榄园、古银杏林与森林康养项目的结合,展示了生态保护与乡村振兴的双赢路径。

  冈比亚环境部副常务秘书宾图·加萨玛不禁感叹,“中国的生态发展前所未见,这里空气清新、水源充足,整片土地仿佛被森林覆盖。”

  这份绿色的蜕变,在北京同样触手可及。“这和我记忆中的北京不太一样。”时隔10年,马来西亚砂拉越森林局研究与开发司的沈凯芳再次来到北京。2013年她初访中国时,北京深受雾霾困扰的情景仍历历在目。而今重返故地,清新的空气扑面而来,大片的城市绿地与蓝天交相辉映。

  了解到丹江口水库村民为保障南水北调水质安全而主动放弃赖以生存的网箱养鱼,以杜绝可能给库区带来的污染隐患,沈凯芳看到了中国人对自然的敬畏与尊重,她将这一理念与她熟知的“有国才有家”传统观念相联系,认为二者共同揭示了一个朴素的真理:“只有保护好孕育我们的家园,人类才可以获得可持续的发展。”

  同样感到触动的,还有喀麦隆雅温得第一大学的博士研究员库奥古姆·坎德姆·米歇尔·埃洛迪。她坦言“中国是一个值得学习的榜样”,并表示将把绿色发展理念融入今后的研究工作:“‘生态文明’理念为咱们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思维方法,让我们重新思考怎么样平衡发展与保护的关系。”

  “中国不是简单地种树,而是致力于把生态修复、产业高质量发展与文化建设融为一体。”来自印尼内政部的桑贾亚·费布里亚·普特拉·迪亚斯认为这种治理思维尤其值得借鉴。

  学员们系统学习了中国林业碳汇的政策与市场机制,并前往北京通州绿色交易所进行当地考验查证。通过聆听报告、观摩实时碳交易数据,他们直观感受中国碳市场的活力,对“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有了更具象的理解。

  “中国经验为我们打开了一扇窗。”赫拉特意识到这套机制对于尚未开发碳汇项目的斯里兰卡具备极其重大的参考价值,他计划将此行的收获带回国,助力推动本国在森林碳测量、监测及有关政策制定方面的工作。

  这种理念的认同正在转化为具体的合作愿景。多位学员表示,他们期待在绿色“一带一路”框架下,持续开展林业碳汇、气候平均状态随时间的变化等领域的联合研究与实践创新,将理念共识转化为具体的合作成果,共同构建更具韧性的生态治理体系。